最新动态
在地底安“蜂巢”,地面配上砂基透水砖,自然雨水经过硅砂蜂巢蓄水池净化后,不仅清澈且无异味,还可以为地面上的大厦提供能量交换,让室内恒温21℃-22℃,不用空调和地暖也能冬暖夏凉,屋顶、阳台上“种”满了“植物大熊猫” 红豆杉,这样一栋“会呼吸”的建筑——仁创大厦在北京拔地而起。
仁创大厦效果图
仁创大厦被评为北京市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同时也被评为“零碳”建筑示范项目。这栋神奇的建筑背后离不开北京仁创科技集团的“砂产业”及其创始人秦升益。
虽然仁创科技总部设在海淀,但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多个项目中也有他们的身影。就在去年,集团下子公司仁创生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关村通州园管委会签订入驻框架协议,入驻了张家湾设计小镇。
实验6000余次、9000公斤沙子
成功研发第一代覆膜砂
秦升益的头衔很多,是北京仁创科技集团董事长、硅砂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在砂中“掘金”近40年,造福地球和人类。
在铸造业中,很多精密仪器需要用沙子制成的模具来完成铸造,比如说汽车的发动机。但30多年前,我国铸造业不发达,不仅精密仪器的技术、设备需要进口,连做模具的沙子都要从澳大利亚进口。
沙漠里的沙子,仁创产品原材料
1985年,秦升益大胆地提出用我国内蒙古沙漠上的风积石英砂取代从进口的锆英砂做精密铸造材料。他介绍,当时进口的锆英砂大约7000元/吨,而内蒙古荒漠上的石英砂只要10元/吨。一旦成功,可为国家节约大量资金。
立项时,专家认为这是天方夜谭的事情,连美国都要从澳大利亚进口锆英砂,何况秦升益当时才20多岁,怎么可能?“但我就不信这个邪。”凭借孤勇者的毅力,花了3年时间,做了6000次实验,用去9000公斤沙子,他成功研制出“耐高温覆膜砂”。时至今日,国产化汽车发动机关键铸件90%以上是用覆膜砂技术制造而成。
1986年,秦升益研制成功第一代覆膜砂技术,开启我国覆膜砂商品化的进程;1989年,创造性地发明了“耐高温覆膜砂及其生产技术”,填补了一项国际空白;1990年,29岁的秦升益荣获原机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凭借“壳型铸造用耐高温覆膜砂”技术获国家发明奖;1993年,32岁的他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奖。这些荣誉,都源自他研究的沙子。
也是32岁这年,他选择转身辞职,怀揣着借来的3.5万元钱,在北京创立了“北京市长城铸造新技术开发公司”,即仁创科技集团的前身——三间平房,一口大锅,便是公司的雏形。不是头脑发热,是深思熟虑,“科研要有三个面向,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改善人们生活,提升人们生活品质;面向国际前沿的科技领域,”他说,“科研的本身不是目的,还是要为了产业化应用。”
精铸、治沙、治水、兴农、康养、增油气、建筑
产品应用于七大领域
乘坐两个小时的地铁,记者从通州来到海淀,在仁创科技的产品展示厅看到了秦升益多年的成果。会呼吸的花盆、透油不透水的沙子、长得像“墙纸”有防火性能的柔性石材、硅砂组合滤水井、保持香皂一直干燥的吸水香皂盒……这些在常人眼里价值不高的沙子在仁创科技的手里神奇地变身为一个个耐高温、高强度的新型节能环保砂产品。
如今,仁创科技形成了“以砂精铸、以砂增油、以砂治水、以砂建筑、以砂治沙、以砂康养、以砂兴农”七大产业领域,并广泛应用于全国甚至走出国门,真正让小沙粒变成了一个具有完整产业价值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对于他的发明专利,秦升益很有自信。公司墙壁上的“墙纸”全是他们自己研发的柔性石材。
“我们给奥运场馆做的砂基透水砖,这么多年了,一直应用得非常好,经受住了考验,下大暴雨也不会积水。”2005年,秦升益以沙漠沙为原料,原创性发明出砂基透水砖,成功应用于水立方、国家体育馆、鸟巢等场馆生态建设,进一步集成创新形成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此前,大庆油田日产油0.4吨,产水1.6吨。他研发的透油阻水支撑剂运用到大庆油田后,日产油24吨,产水为0吨。为我国的石油(气)实现了降本增产。
沙漠大米
除了沙漠,仁创科技在杭州市富阳区的废矿区构建生态海绵水田建设项目,以砂兴农,成功将曾经的荒山变“金山”,烂田变“蓝田”。
杭州市富阳区的废矿区变生态海绵水田
沙子除了能应用到工业中,让人惊讶的是还能用来康养。秦升益创造性发明微颗粒覆膜改性增强技术,创制出具有自适应性、自调温和自抑菌功能、符合颈椎工学原理和颈椎养护作用的养生砂疗枕,同时独创“空气自固结”技术,研制出“会呼吸花盆”“砂雕”“吉祥手印”“砂浮雕”“透水香皂盒”“砂纸画”等系列产品,为改善美化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改善睡眠及康养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和产品。
市政府、通胡大街、云凤路……
参与副中心多个项目防涝建设
去年,仁创科技子公司仁创生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驻了张家湾设计小镇,还将参与云凤路装配式海绵道路工程,能够使雨水迅速渗入地表,消除积涝问题。
仁创科技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参与副中心建设。他自主创新的“硅砂蜂巢蓄水净水技术”,把传统“排水防涝”变成“蓄、净、用”系统治涝。使用该技术净化后,雨水可达到饮用水标准,污水可达三类地表水标准。
当年,副中心新市政府办公大楼建设时,由于不好排水,就采用了仁创科技的雨水收集系统。通过建设分布式蜂巢结构地下隐形水库,可以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效果。多家搬至副中心的委办局的广场也使用了仁创科技的透水砖,还有正在建设的海绵城市工程通胡大街项目,地下一万多立方米的调试防涝工程也是出自仁创科技的手笔。
市政府新大楼雨水收集系统施工影像
“您的需要,我的创造”这是仁创的创新理念。展望未来,秦升益还想要在森林防火、新风系统及治理雾霾上发力。
目前已经在平谷区打造了森林防火示范林。即将启用的新办公楼——仁创大厦上已经采用新风系统。该项目以风积沙为原料,原创性发明砂塑自保温建筑型材,构建装配式围护结构;以透气防渗技术与蜂巢储水自净化技术为基础,研制出地源、水源和空气源“三源合一”的新风能源系统以及屋顶、阳台种植和垂直绿墙技术,所以不用空调和地暖,也能四季恒温。
仁创大厦效果图
“这些新技术也将逐步推广至全国。”秦升益表示,“以砂治霾已经有了初步研究结果,已完成实验室小试,马上中试。”
——文章转载,查看原文请点击☞【副中心科技工作者专访】秦升益:32岁获国务院津贴,砂中掘金40年,“沙漠变绿洲”走出国门